如何做好旅游局長十講(六):文化引導的區域綜合開發規劃設計模式探討第2頁
一、文化引導的區域綜合開發背景
1、文化產業的角色之變:從“文化搭臺”到“為文化搭臺”
在2008―2010年間,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增加值年均增長24.2%,較大幅度高于同期GDP的年均增速。 2010年中國文化及相關產業法人單位增加值11052億元。
“文化搭臺經濟唱戲”逐漸成為過去式,現在是大家為文化搭臺,讓文化來唱大戲。目前全國已有2/3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提出“文化大省”、“文化強省”的口號,各類文化產業園區遍及全國。各種文化產業博覽會論壇、書籍也層出不窮,這得益于以下四點:
一是文化需求越發強烈:我國經濟的繁榮發展,帶動了強勁的文化市場需求;
二是文化市場供給得以釋放:過去文化單位一直是事業單位,現在的文化體制改革激發了市場活力;
三是各級政府越發重視:進入“十二五”時期,許多地方將發展文化產業寫入了“十二五”規劃;
四是科技與文化相結合,民間資本進入。
2、十七屆六中全會: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春天來臨
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提出要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推動文化產業與旅游、體育、信息、物流、建筑等產業融合發展,增加相關產業文化含量,延伸文化產業鏈,提高附加值。積極發展文化旅游,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旅游相結合,發揮旅游對文化消費的促進作用。
十七屆六中全會,將成為中國文化發展的一個新的里程碑,中國文化發展將進入新階段。國家文化部部長蔡武預測,按照目前平均增速估算,2016年我國文化產業的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將達到5%,在全國范圍內可以實現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目標。
二、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生產性與消費性文化產業區別
1、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的區別
理解文化產業發展的價值、驅動結構與發展模式,首先要正確認識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的區別。
文化事業是公共產品,以國家需要為轉移,其生產資本由國家和社會提供,其結構多是政府部門的附屬單位,一般由國家或地方財政提供經費維持其生產與服務活動,以尋求最高社會效益為原則。
文化產業則是市場生產商品,以市場需要為轉移;包含出版發行、影視制作、印刷、廣告、演藝、娛樂、會展等傳統文化產業,文化創意、數字出版、引動多媒體、動漫游戲等新興文化產業;以企業為主體,進行文化經營活動;以少投入、多產出、追求最高經濟效益為原則;廣泛吸收民營經濟進入文化產業經營領域,是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戰略。#p#分頁標題#e#
2、生產性文化產業與消費性文化產業的區別
文化產業本身根據自身經營方式與提供給目標客戶的產品形態不同,分為生產性文化產業與消費性文化產業。在文化產業開發的實際運作過程中,生產性文化產業與消費型文化產業往往密不可分,通過業態互補來實現綜合開發、驅動城市發展價值提升的效果。
三、文化引導的區域綜合開發含義及對城市發展的價值
1、文化引導的區域綜合開發含義
文化導向的區域綜合開發,是指基于一定的文化資源與土地基礎,以文化體驗、文化產業、文化旅游為導向進行土地綜合開發而形成的,以互動發展的文化綜合體、文化消費聚落、文化創意園區、文化產業園區、文化創意地產開發區為核心功能構架的,整體服務品質較高的文化產業聚集區。作為聚集綜合文化產業功能的特定空間,該類區域綜合開發項目是一個泛文化產業聚集區,也是一個區域經濟系統,并有可能成為一個文化體驗目的地。
2、文化引導的區域綜合開發是有效推動城市發展的新模式
CIPE(Culture Industry Promoting Economy),即文化產業發展拉動城市經濟發展模式,是一種通過發展文化產業來拉動城市經濟發展、提升城市形象、推動城市產業轉型、推進新城市生活品質的模式。這種模式是在研究新階段中國城市發展特點及未來趨勢下而首先提出的一種新型城市發展路徑。
文化創意工作者與文化產業發展的區域,不僅為落后的地區帶來生氣,也促成文化產業之外的其他產業等支持架構的發展,引導產業與人才聚集。
文化產業區,無論是創造文化的產業園區,還是消費文化的博物館區,都日益成為城市發展自身獨特性的品牌手段。
文化自覺既是資產,也是動力,地區和城市推動文化產業大發展的基礎在于,它視文化為價值觀、洞見、生活方式。城市或地區在變得富有創意和新發展的過程中,也同時在形成新的城市性格與生活品質。
四、文化引導的區域綜合開發規劃技術架構――如何規劃“文化引導的區域綜合開發”
文化產業的規劃不應當只是處理諸如住宅、交通、土地利用等問題,應該以文化產業架構的視角,來決定如何處理規劃、發展模型、產業業態等要素。
文化引導的區域綜合開發的規劃設計,是以文化資源為基礎,確認規劃方案、擬定運營計劃,并巧妙運用執行策略的流程。相對于一般的區域規劃設計而言,更為復雜,它不僅要規劃設計者處理諸如土地利用、交通等問題,還要對接文化與文化產業,梳理地域文化資源,創意文化產品,形成文化產業細分業態,并架構運營模式。文化引導的區域綜合開發項目,究竟如何打造?我們結合實踐經驗,提煉出最一般的模式,讓開發企業在最短的時間內,抓住開發要領:#p#分頁標題#e#
1、文化資源是基礎
文化資源是文化產業規劃的原料,也是它的價值基礎,創意則是利用這些原料,并助使他們增長的方式。文化資源可以是文化建筑、文化景觀、文化遺跡等硬性文化資源,也可以是文化歷史、文化人物、文化故事、非物質文化遺產等軟性文化資源,它包含了能證明某地與眾不同的一切文化資源。梳理文化資源的要點往往在于尋找與凝練城市或區域的文化脈絡。
2、文化創意是靈魂
對整個產業規劃而言,文化創意是靈魂性的要素,對文化資源本身的理解、文化產業架構、文化建筑與文化景觀的創新,都需要文化創意來實現。
3、文化產品是本質
文化產業規劃的重心,在于創意差異化的文化產品。產品的同質化和標準化,正威脅著地方認同感,逐漸使城市看起來,或是感覺起來都大同小異。形成獨具特色的文化產品,會讓文化產業園區本身具有不一樣的特質。
4、文化消費是人氣來源
文化消費,是文化產業聚集人氣、聚焦社會關注的重要方面。以文化為特質,結合文化主題酒店、文化休閑街區、文化休閑設施、文化特色餐飲、主題表演留住消費者,從而擴大其消費,一方面使產業園區能夠獲得持續收益,另一方面也有效的提升園區的品牌形象與人氣。
5、文化產業打造是核心
產業園區內的文化產業將突破傳統文化產業條塊分割,打破文化產業與其它產業的界限,以“文化+X”的復合型文化產業模式,將文化滲透到產業發展建設的方方面面。
6、文化創意地產是保證
從投資回收周期的合理化配置與產業驅動發展的角度,文化創意地產都是不可回避的問題,也是文化產業園區能夠成功打造的重要保證。
五、文化引導的區域綜合開發的理念、思路與成功要素
1、理念正確是前提
2、手法運用要得當
3、要素完備是關鍵
六、正確處理文化、旅游與城市發展的結構關系
1、文化產業、旅游產業、新城建設三者互生共融
打破文化、旅游、新城建設三者之間的界限,以文化旅游業為主導產業,呈現出園區旅游化、景區新城化,新城產業化的產業互融狀態,實現文化產業、旅游產業、新城建設三者之間的共融互生。
2、以文化產業打造與文化體驗為核心
深入理解地域文化資源,以核心文化元素與脈絡的打造為核心,以文化產業、文化延伸產品與文化旅游體驗為主體,進行全方位打造,同時也可以架構區域文化體驗與活力之心。
3、以旅游提升為先導與人氣聚集#p#分頁標題#e#
文化旅游是聚人氣、集財氣、樹形象、傳口碑的重要渠道,以之為先導,拓展和提升新熱點更易于首期啟動引爆。
七、文化引導的區域綜合開發運營模式探討
1、整體運營模式
在運營模式上,根據文化引導的區域綜合開發的特點和國內外成功先例,采取“政府+區域運營商+次級開發商+創意創業者”即(G+1+X+Y)的開發模式,走“政府扶持、企業主體、文化創意者參與”的科學發展道路。
關于(G+1+X+Y)的說明――G:指地方政府;1:指區域運營商;X:次級開發商;Y:文化創意創業者。
其中,區域運營商,對本項目而言,其開發內容超越一般項目開發的層面,必須要文化創意產業的相關操作經驗,推廣平臺優勢。同時也要承擔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土地一級開發,產業運作能內容,必須是文化產業運作能力強、實力雄厚、富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如天柱文化旅游投資公司,才能擔當本項目的區域運營商。
2、利益驅動結構
3、文化導向的區域綜合開發政府運作思路
版權聲明:本文系北京規劃設計院―旅游運營網獨家原創稿件或獨家披露信息,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轉貼或以其它方式復制發表,請注明 來源: 網站:www.lwcj.com,且不得應用此文從事任何獲取商業利益的行為和活動,對違反上述聲明的個人或單位,北京規劃設 計院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下一篇:如何做好旅游局長十講(六):文化引導的區域綜合開發規劃設計模式探討第3頁